在健康狀態下,動物胃腸道內的微生物在種類、數量和位置等方面保持相對穩定,构成了胃腸道的微生態平衡,微生物是動物機體內環境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腸道微生物與宿主之間進行能量物質交換、信息傳遞,與宿主的營養、免疫、健康和疾病等息息相關,腸道微生物多樣性的研究可以用來評估宿主的健康狀況,爲珍稀野生動物的遷地保護及野化放歸提供科學依據。
“動物進化與適應及瀕危物種保護”學科組以三江源國家公園分布的關鍵有蹄類動物藏野驢(Equus kiang)爲對象,對其糞便樣品進行16S rRNA V4-V5區進行高通量測序,比較研究野生和圈養藏野驢腸道菌群組成和結構,分析野生和圈養種群腸道微生物之間的差異。結果表明:擬杆菌門和厚壁菌門是藏野驢腸道中最主要的兩類菌群,但是其豐度在野生組和圈養組之間存在極顯著差異。擬杆菌門(42.59%)是野生藏野驢的優勢菌門,厚壁菌門(49.74%)是圈養藏野驢的優勢菌門。圈養藏野驢腸道微生物多樣性顯著低于野生藏野驢,具有致病性的菌群含量均顯著升高。研究認爲,圈養環境降低了藏野驢腸道微生物多樣性,增加了動物患病風險,其健康狀況亞于野生種群,食物是形成野外和圈養藏野驢腸道微生物存在顯著差異的主要原因。
研究論文“Comparison of the 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 between the wild and captive Tibetan wild ass (Equus kiang)”發表在 《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博士研究生高紅梅爲第一作者,張同作研究員爲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17YFC0506405);中國科學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002030302);青海省重點研發與轉化計劃(2019-SF-150);青海省重點實驗室建設基金(2017-ZJ-Y23)等項目的支持。学科组依托中科院高原生物適應與進化重點實驗室和青海省动物生态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
論文鏈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am.14240

野生和圈養西藏野驢腸道菌群在門水平上的相對豐度柱形圖